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B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|摹辙印学转弯笔法,楷、行、草出神入化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59    次浏览

《中国古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大家》之14鲜于枢,字伯机,号困学山民,出生于公元1256年。大都(今北京)人,官至太常典簿,是元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,也是一位诗人;尤其在书法方面,他的正楷、行书、草书,都达到了出神入化、炉火纯青的程度,与当时的大书法家赵孟頫齐名;他更擅长草书,以悬腕作书,笔力苍劲,挥洒自如著称。 鲜于枢自幼喜欢读书,尤喜欢读文学书,到七八岁时,就能吟诗作文章了。但是,在他吟诗作文的过程中,却又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特别是对王羲之、王献之、颜真卿、柳公权等大家的作品,更是羡慕不已。因此,每当看到他们的作品,他都喜欢模仿;当他十二三岁的时候,不经任何人指点,便已练出了一手隽永遒劲的字体,常常受到人们称赞。年轻人容易自满,当时的鲜于枢觉得自己的书法已经很好了,当大家一片赞扬声的时候,有一个否定的声音传到了他耳朵里,字还行,功力尚浅。说这话的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银溪老人的张天锡! 醒悟过来的鲜于枢追了一里多路,追上老人,并拜张天锡为师,此后,鲜于枢在张天锡老人的精心指导下,勤学苦练,很快便掌握了书法的基本技巧。 又经过一年多的练习,正、草、隶、行等字体已基本成形。但是,鲜于枢对自己草书中的转弯笔法感到不满意。对于这个问题,他也曾多次请教过老师张天锡,老师也多次手把手地教他,但成效仍然不明显。正当无计可施时,一日,鲜于枢看到有辆车陷在了泥窝中,那两个推车的人拼命地往前拉,然而那车轮子却不听话,一会儿左,一会儿右,前进十分艰难。他万万没有想到,就在看着看着的当儿,却忽然发现那车轮东拐西拐,轧出的一道道辙印,正是他长期苦练而又没有练出的转弯笔法。于是,他惊喜异常地急忙跑去,一会儿用手顺着辙印摹仿,一会儿脱开辙印,用手在空中比画。很快,他解决了草书中的转弯笔法难题。 鲜于枢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,笔墨淋淳酣畅,气势雄伟跌宕,酒酣作字奇态横生。鲜于枢兼长楷书、行、草书,尤以草书为最。他的功力很扎实,悬腕作字,笔力遒健,著有《困学斋集》。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,同被誉为元代书坛'巨擘',并称'二妙'、'二杰',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。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